搜索

留守的文化

[复制链接]
澳洲观察 发表于 2021-12-21 15:37:0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澳洲观察
2021-12-21 15:37:01 273 0 看全部
留守的文化
刘路新
朋友和我谈起留守儿童的故事。
安徽望江县,一名留守少年接到妈妈的电话,说今年不能回家过年,挂上电话,少年在屋外的厕所里自缢。
湖南衡阳县,12岁的留守女孩陈晓雯,在放学回家的路上,毒死了另外两姐妹,感觉像是什么都没发生,还问陪同的老师,明天可以回去上学吗?
有统计说,全国有6000万留守儿童,每五个中国孩子,就有一个。在农村,三个孩子中,便有一个是留守儿童。
由此想到那些留守的老人。近些年回乡时,看到村边的沟渠旁,树林边,颇有些孤独的老人,住在简陋的窝棚里,等待死亡。
民政部的统计说,中国农村有近2000万留守老人。
武汉大学的社会学家刘燕舞在湖北京山县做田野调查时,乡亲们告诉他,他们那里的老人“就没有正常死亡的”。
一对老年夫妇,约好了一起喝农药自尽。老太太当场死亡,老爷子没死,家属也并不送医。第二天,家人给老太太办丧事,就让老头躺在一旁观看。第三天,老头命毙,就着为老太太办丧事的灵棚,立马又为老头办了丧事。
一位在外打工的儿子,请了七天假,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。两三天过去,发现父亲没有要死的迹象,就问父亲,“你到底死不死啊?我就请了七天假,是把做丧事的时间算进来的”。老人随后自杀,儿子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,回城继续打工。
社会这辆车拐弯时,有些人被挤到边缘,有些人被抛出车去,他们多是弱势人群,农村的留守儿童和老人,就属于这一类。6000万的留守儿童,加上2000万的留守老人,即使在中国,也不是个小数目。而社会加速拐弯,抛出去的人就更多!
社会需要粘合剂,把每一个人,把每一个人群,粘合在一起。在传统的中国,两千多年来,是儒家文化,忠孝节义,礼义廉耻,这些属于伦理道德的东西。他们的代表人物,就是乡绅、地主、家族、祠堂,四书五经和科举制度,等等。
这些东西,在20世纪初,在“五四”新文化运动后,被打倒了,代之以各种的思想和主义。
这些思想和主义,在1949年后,人民公社时,达到高潮,主义是马列主义,思想是毛泽东思想,还有很多的理想,如赶英超美,一大二公,解放台湾和全人类,等等,他们的代表人物,就是书记、党委和团委,妇联主任、民兵营长,和一个接一个的运动。
后来,随着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,公有制没有了,用什么来继续粘合中国的基层社会呢?主义和思想没了,有人想回归传统的文化,修族谱,建祠堂,等等。
在政府层面,变化则更为频繁,从闷声发大财,到“奔小康”,到“中国梦”,到“世界老二”,等等。这些个东西,一是太空,二是太远,更重要的,它们没有什么代表人物,特别是能让基层的百姓看得见、摸得着的代表人物。
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驱动下,农民进城打工,脱离乡土社会,整个中国社会都在重构,社会的变迁在加速,在这一过程中,留守的儿童和留守的老人,就被甩了出去。
那么,我们还有多少留守的文化?还有多少留守的价值传统和伦理规范?
历史学家余英时7岁的时候,回到老家,安徽省潜山县官庄乡,住了九年,这一段乡村生活的经历,让他对中国传统社会有亲身体验,影响到他对历史和思想史的研究。
作为一个地主的儿子,见到家里的佃户,远远地就要鞠躬行礼,因为这个佃户是本族的长辈。和舅父一起去收地租时,看到农户脱粒,脱一半,留一半,以减少收成,减少交租,也没有办法,因为他们是佃户。
我小时候的农村,也是这样。
在我们村,四百多人,半数以上的姓刘。所有姓刘的,都是一个家族,半个村庄,是一个家庭。
到了谁家,都可以跑去锅屋,掀开锅看看,里边有没有吃的东西。天晚了,在谁家都可以找个地方睡觉。
尤其是冬天,几个小伙伴一起玩,一起睡,今天这家,明天那家,不知不觉,冬天就过去了。
家族中的任何一位长辈,兄长,都会给你讲一些待人接物的礼节,做人的道理,如果做错了,谁都会骂你,教育你,教给你改正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。
这是中国传统的基层社会。
社会学家费孝通称之为乡土中国,乡土中国的粘合剂是伦理。家族的长辈,乡绅,地主,负责教育孩子,修路架桥,调解邻里纠纷、婆媳矛盾、负责交税纳粮。
梁漱溟认为,自秦汉以来,在中国的底层社会,就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。他在《中国文化要义》一书中,认为中国是伦理本位,职业分途。伦理本位把家庭关系推广到社会、商业、官场,以伦理组织社会。夫妻、父子、兄弟,要钱财共享,朋友间经营商业要利润共享,治理国家要爱民如子,邓小平则说他是人民的儿子。
职业分途是指士农工商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和对立,可以互相流动。梁先生常说的一句话是,阶级划分不明,上下流转相通。
为此,梁与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有过激烈的争论,那是1938年。毛当然认为中国是有阶级的,也是有阶级斗争的,而且,毛是通过阶级斗争取得了全国的政权。因为他先验地认为农村基层社会必然有阶级,从井冈山的“打土豪、分田地”到后来的“土地改革”,也就人为地制造出对立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来。
梁则一直都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,直到1984年,还撰文为自己的观点辩护。
不过,1949年后,随着公有制的形成,人民公社的出现,粘合了中国基层社会上千年的东西,就消失了。
首先消失的 ,是地主和乡绅,然后是家族和祠堂,家规和族规,随之消失的,是礼义廉耻、忠孝节义这样的文化传统和伦理价值。
社会主义的公有制,建立在“破四旧”的基础上,要从政治和制度的统一,过渡到文化和思想的统一。
人民公社实行的是“三级所有,队为基础”。三级就是公社、大队和生产队。人民公社是“政社合一”,生产队既是基层政权,也是生产单位。
干部取代了乡绅,队长取代了族长,政治取代了一切。
书记管理一切,从口粮的分配,到婚丧嫁娶,婆媳矛盾。除了书记,还有整个的干部班子,包括团委书记、妇联主任、民兵营长、等等。
在基层中国,他们填补了地主和乡绅留下的空白。
社会的治理,也是一竿子插到底。从前的“皇权不下县”,就消失了,运动来的时候,《人民日报》发个社论,大喇叭一广播,从中南海到小村庄,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,全社会就动员起来了。
整个中国,从北到南,从上到下,以最快的方式趋同。方言慢慢消失,讲普通话的越来越多,各地的风俗习惯也逐步改革,越来越革命化。
到后来,1980年代,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,公社变回了乡,大队变成了村。公社书记成了乡长,大队书记成了村长。
曾经风行一时的主义和思想,渐渐被人忘记,可是,却无法再回到传统的文化和伦理那条道上去了。修族谱,修祠堂,没用。儒学热,国学热,提倡复古主义,倡导王道政治,也没用。
中国的基层社会就空了,没有什么东西填补了,没有思想和信仰,也没有任何的行为约束了。
同样回不来的,还有人与人之间 的温情,以及家族乡亲间的互相关怀。
留守儿童就是这样产生的。
他们的父母去了城里打工,因为没有城市户口,没有房子住,没有学校读,他们只好留在村里,成了“留守儿童”,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,等着在城里打工的父母,每年春节回来一次。
这些留守儿童,就在这个真空里漂浮,像是秋天里的蒲公英。
同时留守的,还有年迈的父母。有的被孩子踢开,有的很不情愿地,搬到村子外边,搭个窝棚,独守残年。
再回到社会学家刘燕舞的让人触目惊心的关于农村老人自杀的研究。当生活没有了意义,没有了目标和盼望,还有什么可留恋?!
而且,没有信仰,既不信上帝,又不信来生,更不信报应,生活只剩下眼前的苟且,和强烈的被抛弃的感觉。
时代在急剧变化,社会在迅速转型,每个人都在狂奔,自顾自地狂奔,他们甚至来不及看一眼那些被抛出去的老人孩子,更不要说想办法拉他们一下,让他们留在车上。那些留守的儿童和老人,就是被这个时代和社会抛出去的人。
同时被抛弃的,还有我们的文化,看看那些留守的儿童和老人,就明白,传统的价值观念、伦理道德,没有多少留守的了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

查看:273 | 回复:0

  • 莫言论争之我见

    何与怀 2016年11月30日,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、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

    阅读:169|2024-05-07
  • 华文文坛三大盛会在汶莱隆重召开

    小秋 2024年4月20日至22日,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第十三届研讨会、世界华文作家第十二 届

    阅读:57|2024-05-07
  • 暖心援丰,热情如阳

    4月20日上个星期六,正是一个阳光普照的美好日子,大地仿佛被温暖笼罩,让人心情愉悦

    阅读:531|2024-04-24
  • 珞珈花浓,澳华异彩

    沈志敏 华中重镇武汉地处三江之汇,四月的珞珈山下林荫花盛。 2024年4月20日,武汉大

    阅读:124|2024-04-24
  • 我的丈夫是我的共同家长、朋友和爱人——但他并不是我...

    我的丈夫是我的共同家长、朋友和爱人——但他并不是我唯一的性伴侣:开放式婚姻的内幕

    阅读:319|2024-04-21
  • 拥有和经营妓院的惊人现实

    塞布·斯塔塞维奇 拥有和经营妓院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性感。图片:盖蒂 如果你只在

    阅读:169|2024-04-21
  • 追梦——作者:琳达

    FOLLOW THE DREAM Linda Li 著 Title of Book: Chasing Dreams |追梦 Name(s): Lind

    阅读:384|2024-04-16
  • 沉沦神州的血祭者

    何与怀 一 2009年5月,缘因参加一个欧洲华文作家会议,我来到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

    阅读:1319|2024-03-12
  • 歡樂迎新歲,中華顯愛心 25 Feb 2024  歡樂迎新歲,中華顯愛心

    在烈日炎炎的澳洲夏季,墨爾本中華獅子會與援豐會展現了他們對社區的深切關懷與支持。

    阅读:434|2024-03-05
  • 除夕快乐!

    何与怀 人们说得好,除夕,就像一场盛大的演出终于到了大幕即将拉开的时刻。 除夕这个

    阅读:1368|2024-02-05
澳洲观察,专为海外华人打造,服务海外华人的大型社区平台,在澳洲的吃穿住行,国内的政策新闻,我们全力提供,欢迎大家!
本站导航
社区民生
移民留学
综合娱乐
本站站务
社区公告
投诉建议
商务合作
新闻资讯
国际新闻
澳洲新闻
中国新闻

网站首页

官方微博

官方微信

《澳洲观察》—观察、体验,知行合一!
联系电话:0061-3-94322552 地址:PO BOX 91 Watsonia Victoria 3087 Australia 邮箱:unitedtimesmel@gmail.com
Copyright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  Powered by Discuz! X3.4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